在上海看牙,很多人会提起闫培芳医生的名字。作为上海瑞泰口腔门诊部的执业医师,闫培芳已经在这个行业深耕了十多年。从上海口腔临床医学硕士,到高校教师资格获得者,再到医院十年临床打磨,她的履历扎实得让人放心。
次见闫培芳医生的人,都会注意到她那双总是带着笑意的眼睛。但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看牙时的专注神情。"牙疼不是病,疼起来要人命",这话闫医生经常挂在嘴边。她在上海牙体牙髓科工作的那些年,每天要接诊几十个被牙痛折磨的患者。
现在来到瑞泰口腔,闫医生把医院的标准也带了过来。消毒要过三关,器械要专人专用,就连患者躺的牙椅,每天都要做消毒。有老患者跟着她从医院转过来,说"就认准闫医生这套规范流程"。
闫医生拿手的是牙周治疗,龈下刮治、牙周刮治这些听起来吓人的项目,经她操作总能减轻患者的不适。有个做设计的患者说:"闫医生清理牙结石的手法,就像园艺师修剪盆栽,又准又轻。"
对于害怕看牙的人,闫医生有自己的一套。她会先用口镜带着患者看自己的牙齿状况,"这颗牙的牙周袋深度有4毫米了,我们得做个深度清洁",直观的解释往往比术语更让人信服。治疗时她总会提前说"接下来会有点酸,忍三秒钟就好",这种提醒让不少患者松了口气。
在牙体牙髓治疗方面,活髓切断和根管治疗是闫医生的日常。有个年轻白领记得特别清楚,她那颗蛀到神经的大牙,在闫医生手里保住了。"打麻药前闫医生会涂表面麻醉,进针时基本没感觉",这种细节处的体贴,让看牙的恐惧感减轻不少。
闫医生常说,治疗牙齿不能光盯着生病的牙看,得把整个口腔环境都考虑进去。所以她做根管治疗时,总会顺手检查相邻牙齿的状况,提醒患者哪些地方要重点清洁。这种的诊疗思路,让很多患者避免了"治完这颗坏那颗"的循环。
对于牙齿冷热敏感的患者,闫医生总是多问几句。刷牙力度、饮食习惯、甚睡眠时的磨牙情况,这些细节都可能藏着病因。"有个患者总说喝冰水牙酸,后来发现是他刷牙太用力把牙颈部刷出了缺损",闫医生说起这个时,眼神里透着找到病因的喜悦。
在闫医生看来,好的牙医不仅要会治疗,更要会倾听。她诊室的墙上挂着几幅患者送的十字绣,都是治好后亲手做的。问起来,闫医生笑着说:"这些都是我的成绩单,比什么奖状都实在。"
闫医生的另一个身份是高校教师,这让她特别擅长把复杂的牙科知识说得通俗易懂。"牙周炎就像树根周围的土流失了,我们要把土填回去",这样的比喻在她的诊室里经常能听到。
有位退休教师患者评价说:"闫医生讲牙病,就像老邻居拉家常,明明是很的治疗,经她一说就特别明白。"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,让患者对自己牙齿的状况和治疗方案都心里有数。
从业十多年,闫培芳医生始终保持着对牙科的热忱。在上海瑞泰口腔门诊部,她继续用和耐心,帮助更多人找回健康的笑容。正如她常说的:"牙齿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,能守护这份基础,是我的荣幸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