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山看牙医,很多家长和上班族都会提到一个名字——曾燕晓。作为中山好民生口腔门诊部的"老熟人",这位说话温柔却在治疗时格外专注的牙医,用10多年的时间积累了不少忠实顾客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位不太喜欢被称作""的主治医师真实的工作日常。
次见到曾医生的人常常会惊讶:这个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很多的医生,竟然已经积累了10多年的临床经验。从江昌大学毕业后,她曾在珠海大型口腔机构磨练技艺,后来选择在中山定居,成了很多家庭信任的"牙齿管家"。
在好民生口腔的诊室里,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原本哭闹着不肯张嘴的孩子,经过曾医生轻声细语的引导,慢慢放下戒备配合治疗。有位家长笑着说:"我家孩子现在定期检查牙齿比上学还积极。"
这种与孩子相处的特殊能力,不是教科书能教会的。曾医生会准备各种可爱的小贴纸,治疗器械在她手里变成了"牙齿小火箭",钻头的声音被形容成"小蜜蜂唱歌"。更重要的是,她总能在治疗前花时间与孩子建立信任,而不是急着开始操作。
除了儿童治疗,曾医生在日常接诊中常遇到的就是上班族的牙齿问题。"很多人觉得牙疼忍忍就过去了,其实小问题不及时处理往往变成大麻烦。"她这样解释自己的工作价值。
在根管治疗方面,曾医生有自己的节奏:不盲目追求速度,而是确保每个步骤都到位。有位做了三次根管治疗的患者回忆:"曾医生每次都会用手机拍下治疗过程给我看,告诉我现在进行到哪一步,这种透明化的操作让人特别安心。"
(小贴士:好民生口腔采用预约制,建议提前1-2天预约曾医生的看诊时间)
对于需要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,曾医生有个坚持: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咬合习惯和面部特征。"不是贵的就是好的,关键是要适合。"她常这样告诉犹豫不决的患者。
有位六十多岁的阿姨在女儿陪同下来做全口修复,曾医生不仅考虑了咀嚼功能,还特别注意了发音的协调性。"现在吃花生米都不成问题,孙子说我说话比以前清楚多了。"阿姨复查时这样说道。
在龋齿修补方面,曾医生的理念是"尽可能保留健康牙体"。她总是耐心解释:"牙齿就像房子,能修补的墙体我们不会整个拆除重建。"这种保守治疗的理念,避免了很多过度医疗的情况。
不同于一些诊所急着推销项目,曾医生更愿意花时间做口腔健康科普。她的诊室里备有各种牙齿模型,用来直观展示刷牙方法和牙线使用技巧。"教会大家预防,比事后治疗更有意义。"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在好民生口腔工作的这些年,曾医生养成了一个小习惯:每次治疗结束后都会给患者留几分钟提问时间。"牙医不应该只是治疗疾病,更应该是口腔健康的终身顾问。"这种服务理念,或许正是很多患者愿意反复找她的原因。
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,曾燕晓医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状态。但比起追逐新技术,她更在意的是如何把基础治疗做扎实,如何在细节处改善患者体验。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在搜索引擎输入"中山牙医推荐"时,她的名字常常出现在前列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