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石家庄藁城,提到看牙,不少街坊都会想到德伦口腔的杨志松医生。这位笑容亲切的主治医师,从拿起牙科器械那天算起,已经默默耕耘了10多个年头。每天早晨8点,他总比别人早到半小时,把诊疗器械检查一遍,这个习惯从实习期保持到现在。
杨医生的患者里有个特别群体——附近小学的孩子。上周三,8岁的乐乐死活不肯张嘴,杨医生掏出手机放了段《熊出没》,趁孩子注意力分散时,5分钟就解决了乳牙滞留问题。这种细水长流的耐心,让他成了家长圈里有名的"儿童牙科能手"。
很多人不知道,杨志松初专攻的是传统修复。2016年接诊的一位全口牙缺失患者改变了他的方向。当时患者跑遍多家医院都被婉拒,杨医生连续两周泡在图书馆查资料,终用吸附性义齿技术帮老人了咀嚼功能。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:"好医生不能只会一种解题方法。"
现在的杨医生手握双重认证——既是卓美吸附性义齿认证医师,又是意大利BB种植系统。他有个工作习惯:每完成一例种植手术,都会手绘记录骨量情况。办公室抽屉里厚厚的笔记本,记载着上千例成功的经验。
上个月有位做根管治疗的大姐,紧张得手心都是汗。杨医生发现后,故意放慢语速聊起她女儿的高考志愿。等患者放松下来,治疗已不知不觉完成。这种"话疗"式服务,让他的复诊率常年保持在98%以上。
对于牙齿美白,杨医生坚持"量齿定制"。有位新娘婚前急着美白,他反而劝住:"你属于内源性变色,需要先做贴面修复。"这种不盲目迎合的医德,反而赢得了更多信任。
作为河北民营口腔种植协会会员,杨医生每月都会抽出周末参加学术交流。办公室墙上挂着的继续教育证书,早的一张还是2013年的。有年轻医生问他为什么这么拼,他笑着指指窗外:"你看那棵银杏,我入职时才碗口粗。"
在德伦口腔的同事眼中,杨医生是个"细节控"。小到牙椅角度调节,大到种植体选择,他都亲自把关。有位种植牙患者反映咬合不舒服,他三次调整咬合纸厚度,直到患者点头为止。
从初出茅庐的医学生到独当一面的主治医师,杨志松用10年时间诠释了什么是"匠人精神"。如今找他看牙的,除了本地居民,还有专门从正定、栾城赶来的患者。这些用脚投出的信任票,或许就是对医者好的褒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