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天津青苗口腔门诊部,有这样一位被家长称为"牙齿守护者"的医生——唐雪梅。从医15年来,她始终专注一件事:用与耐心帮助孩子和找回自信笑容。不同于常见的全科牙医,唐医生的特色在于她对儿童乳牙期、替牙期矫正的把握,以及对青少年及隐形矫正的独到见解。
"孩子的牙齿问题越早干预越好",这是唐医生常对家长说的话。在门诊里,经常能看到她蹲下身来与小朋友平视交流的场景。有位带孩子来复诊的妈妈回忆:"唐医生会先用小镜子给孩子看自己的牙齿,像讲故事一样解释为什么要戴矫治器,我家孩子居然主动要求按时复诊。"
这种又亲切的诊疗风格,源于她系统的儿童口腔医学培训背景。15年间,唐医生坚持每年参加国内外正畸学术会议,近刚完成了隐形矫治技术的研修课程。门诊部的同事提到:"唐医生有个习惯,每接诊一个新病例都会查阅新文献,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特殊的处理心得。"
除了儿童矫正,越来越多职场人士也慕名来找唐医生做隐形矫正。针对患者,她特别强调三个原则:一是设计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咬合功能与面部美学;二是选择矫治器必须符合个人生活习惯;三是矫正后要建立长期维护意识。
去年有位30岁的设计师,因为门牙缝隙问题不敢大笑。唐医生为他定制了隐形矫正方案,通过18个月的调整,不仅关闭了牙缝,还改善了轻微的咬合不对称。现在这位患者成了门诊的"活",逢人就夸:"唐医生连我喝咖啡的习惯都考虑到方案里了。"
谈到15年的执业经历,唐医生感慨的是技术迭代:"十年前我们主要用金属托槽,现在已经有数字化隐形矫正技术。但无论工具怎么变,医生的判断力和经验永远是核心。"她特别提到一个:有个8岁孩子同时存在地包天和牙齿拥挤,经过早期干预后,不仅避免拔牙,还缩短了二期矫正的时间。
在天津青苗口腔,唐医生的诊室墙上挂满患者赠送的感谢卡,其中有不少是同一家庭两代人都是她的患者。门诊负责人告诉我们:"唐医生有个特点,宁可少接几个新患者,也要每个病例的治疗质量。"这种严谨的态度,或许正是她能持续获得患者认可的原因。
对于考虑做牙齿矫正的读者,唐医生给出中肯建议:儿童好在7岁前做次正畸检查;青少年矫正要抓住生长发育高峰期;矫正则要选择的医师。她特别提醒:"不要轻信'7天快速矫正'这类宣传,牙齿必须遵循生物力学规律。"
如今,唐雪梅医生仍然保持着每天学习一小时的习惯。当被问及职业成就感时,她笑着展示手机里存的患者对比照片:"看着他们从躲着笑到自信露齿,这份快乐支撑着我走过了15年。"在天津需要牙齿矫正服务的家长和,不妨到青苗口腔与这位又温暖的医生,或许能开启一段改变笑容的旅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