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医生说我有个小黑点需要补牙,可一点都不疼啊..."这是很多人在口腔检查时常见的困惑。龋齿填充(俗称补牙)作为基础的口腔治疗,其实藏着不少普通人不知道的门道。
想象一下牙齿就像被虫蛀的苹果,表面一个小黑斑,内里可能已经烂了大半。龋齿发展的速度远超多数人想象——从初的牙釉质脱矿到形成明显龋洞,往往只需要6-12个月。等感觉到疼痛时,通常已经伤及牙髓,那时就不是简单补牙能解决的了。
去年有位患者让我印象深刻:发现牙缝发黑拖延了8个月,终治疗费从300元的树脂填充变成了6000元的根管治疗+牙冠。其实牙齿的损坏程度直接决定治疗成本:
浅龋(仅釉质层):200-400元树脂填充 中龋(达牙本质):可能需要垫底材料,费用400-800元 深龋(近牙髓):极易发展成牙髓炎,治疗费翻10倍不止
更现实的是,越早处理,选择的材料越简单。早期使用普通树脂就能修复,等到龋坏时,可能不得不选择更昂贵的嵌体修复。
现在市面上主流的四种填充材料各有特点:
玻璃:适合儿童乳牙,含氟能防蛀但强度低 复合树脂:前牙,颜色自然但可能有微渗漏 银汞合金:后牙耐用但影响美观,逐渐淘汰 陶瓷嵌体:大面积缺损适用,价格较高但更持久
实际选择时不必盲目追求高价材料。比如咬合力不大的前牙小洞,300元左右的中档树脂完全够用;而后磨牙的大面积缺损,医生可能会建议2000元左右的嵌体修复。
很多人害怕看牙是因为未知的恐惧。其实标准化补牙只需30-40分钟:
1. 口镜探针检查:确定龋坏范围 2. 手机去腐:用钻头清除发黑腐质 3. 洞形预备:修整出适合填充的形状 4. 隔湿消毒:填充体粘接牢固 5. 分层填充:树脂材料光照固化 6. 调磨抛光:天然咬合关系
现在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,表面麻醉凝胶+精细操作,患者表示"比想象中轻松很多"。
同样的填充体,有人能用十几年,有人两三年就脱落,差别就在日常维护:
• 2小时内禁食,24小时内避免食物 • 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填充体边缘 • 每半年检查一次填充体密合度 • 咬合异常及时调整,防止填充体劈裂 • 咖啡、茶等色素重的食物适量摄入
特别提醒:那种"补过的牙永远不会再蛀"的想法是错的!填充体与牙齿接缝处仍是龋齿高发区,需要格外注意清洁。
误区一: "不疼不用补" 牙齿外层没有神经,等感觉到疼往往已经感染牙髓。定期口腔检查才能发现早期龋坏。
误区二: "怀孕不能补牙" 孕中期(4-6个月)是的治疗窗口期,放任龋齿发展反而可能引发急性炎症。
误区三: "材料会致癌" 正规医疗机构使用的树脂材料都通过检测,固化后完全稳定,不必过分担忧。
后给个实用建议:如果发现牙齿表面有白垩色斑块或黑色细线,别急着用美白牙膏,这可能是早期脱矿的表现,及时就诊能省下后续大笔治疗费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