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牙齿健康是许多家长关注的重点,但面对乳牙龋齿、牙齿不齐等问题,不少家长往往不知从何下手。儿童口腔科提醒,0-12岁是口腔发育的关键期,早期预防和干预能避免80%的牙齿问题。今天我们聊一聊家长该了解的儿童口腔护理知识。
很多家长认为“乳牙反正会掉,坏了也不用管”,这是的误区。乳牙从6个月萌出到12岁左右替换完毕,期间承担着咀嚼、发音、引导恒牙生长的重要功能。如果乳牙因龋齿过早脱落,可能导致恒牙排列不齐;若龋坏引发根尖炎症,甚会影响下方恒牙胚的发育。临床数据显示,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高达70%,及时治疗能显著降低后续矫正需求。
1. 奶瓶龋:常见于长期夜奶的婴幼儿,上门牙出现褐色脱矿斑。建议1岁后戒夜奶,每次喂奶后用纱布清洁牙龈。
2. 地包天:3-5岁是干预黄金期,通过矫治器3-6个月就能纠正下颌前伸。
3. 六龄齿龋坏:6岁萌出的恒磨牙容易龋坏,窝沟封闭可降低60%患龋风险。
Q:几岁开始看牙医?
A:美国儿科学会建议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做检查,之后每3-6个月定期检查。
Q:孩子抗拒刷牙怎么办?
A:选择电动牙刷增加趣味性,用“牙菌斑显示剂”把脏东西染成红色再刷掉,孩子会更配合。
Q:涂氟会中毒吗?
A:涂氟用量不足中毒量的1/20,每年2-4次能增强牙齿抗酸能力。
Q:牙缝大需要矫正吗?
A:乳牙期牙缝是正常现象,反而为恒牙预留了生长空间。
Q:外伤掉牙怎么处理?
A:恒牙脱落要捏住牙冠部,用牛奶或生理盐水浸泡,30分钟内就诊再植高。
• 长期用吸管杯喝含糖饮料(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)
• 啃指甲、咬笔头(导致门牙楔状缺损)
• 躺着喝奶(形成“奶瓶龋”)
• 共用餐具(传染致龋细菌)
• 用牙咬包装袋(引发牙隐裂)
就诊建议选择非治疗性检查,让孩子熟悉环境。可以提前用绘本讲解看牙过程,就诊时带上孩子喜欢的玩具。现在正规机构都有儿童行为诱导师,通过“Tell-Show-Do”(讲解-演示-操作)模式消除恐惧。注意避免说“一点都不疼”这类暗示性语言,换成“可能会有点凉凉的感觉”。
后提醒家长,不要等到牙疼才就医。每年寒暑假是儿童口腔就诊高峰,建议错峰预约。现在很多定点机构已将窝沟封闭纳入报销范围,具体可当地医院。保护好孩子的牙齿,就是为他们一生的健康投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