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牙齿疼到睡不着觉时,很多人会听到牙医建议做根管治疗。这个看似可怕的牙科手术,其实是拯救天然牙齿的后机会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说这项被误解的技术。
牙齿不是实心的骨头,它像颗小洋葱一样分三层:外是坚硬的牙釉质,中间是稍软的牙本质,里面是装着神经血管的牙髓。当蛀牙突破前两层,细菌攻击牙髓时,就会引发那种要命的跳痛——这时候就需要根管治疗了。
除了蛀牙,这些情况也可能需要:牙齿摔裂露出牙髓、牙冠折断、长期牙周病导致感染逆行到根尖。有些人即使不觉得疼,但拍片发现牙根尖有阴影,说明感染已经慢性化,同样需要处理。
治疗大概分四步:先打麻药确保,然后开个小洞直达髓腔,用细如发丝的器械清理感染的牙髓,再用充填材料封住根管,后用树脂或牙冠修复外形。整个过程2-4次就诊,和拔牙相比,保留了自己的牙齿才是长远之计。
现代麻醉技术下,治疗过程基本无感。术后可能有几天轻微胀痛,这是正常的愈合反应。比起牙髓炎发作时的剧痛,治疗后的不适根本不算什么。怕疼的朋友可以选择显微根管治疗,在放大20倍的视野下操作更。
失去牙髓的牙齿就像枯树,虽然还在但变脆了。后牙咀嚼时要承受50公斤的力,前牙也可能因为咬硬物崩裂。全冠保护就像给牙齿穿上铠甲,避免治疗后牙齿折裂的遗憾。
保养得当可以用几十年。关键有三点:做好口腔清洁、定期检查、别用治疗过的牙齿开瓶盖。临床数据显示,根管治疗高达90%,很多六十岁人群的牙齿都是年轻时治疗保留下来的。
根据牙齿位置和难度,价格会有差异。前牙通常比后牙便宜,因为根管数量少。有些复杂情况需要显微设备或CBCT辅助,成本自然不同。但比起种牙,根管治疗仍然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。
“抽神经后牙齿就死了”是错误观念,牙齿只是失去感觉功能,营养供给来自周围组织。“治疗一次就能搞定”也不,复杂病例需要复诊。“必须打桩才能做冠”要看剩余牙体量,不是标准。
建议查看医生的显微根管治疗数量,有经验的医生操作更娴熟。现在很多机构引进的电子根测仪能精定根管长度,比传统凭手感的方式更可靠。治疗前可以要求查看灭菌包装的器械,这是感染控制的。
治疗完成到戴冠期间,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。使用含氟牙膏预防继发龋,牙线清理邻接面。如果发现牙龈鼓包或咬合不适,要及时复诊。记住,再好的治疗也比不上原装健康牙齿,日常预防才是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