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的乳牙不重要,反正以后会换牙,这种想法其实大错特错。儿童时期的牙齿健康不仅关系到当前的咀嚼和发音功能,更会影响恒牙的生长和排列。今天我们就来儿童牙科那些事,帮助家长更好地保护孩子的牙齿。
孩子的颗牙齿通常在6个月左右萌出,到3岁左右,20颗乳牙就会全部长齐。这些看似小小的乳牙,实际上承担着重要使命:它们为恒牙保留空间,引导恒牙正常萌出。如果乳牙过早脱落或出现龋坏,可能会导致恒牙排列不整齐,甚影响面部骨骼发育。
另外,儿童时期的牙齿问题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营养摄入、语言发展,甚自信心。想想看,一个因为牙齿不好而不愿意开口笑的孩子,可能会错失多少与人交往的机会。
奶瓶龋是婴幼儿常见的牙齿问题之一。当孩子含着奶瓶入睡,或者长时间用奶瓶喝含糖饮料时,牙齿长时间浸泡在糖分中,就会导致龋齿。预防方法很简单:不要让孩子含着奶瓶入睡,一岁后尽量戒掉夜奶习惯,改用杯子喝水。
另一个常见问题是牙齿外伤。活泼好动的孩子很容易在玩耍或运动时磕碰牙齿。这时家长要冷静处理:如果牙齿完全脱落,可以试着将牙齿放回牙槽窝,或者保存在牛奶中,尽快就医。记住,黄金抢救时间是30分钟。
从孩子长出颗牙开始,就应该养成清洁习惯。初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拭牙齿和牙龈。2岁后可以开始使用儿童牙刷,选择刷毛柔软的牙刷和含氟量适中的儿童牙膏。
刷牙方法也很重要:建议采用"巴氏刷牙法",即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,小幅度水平颤动刷牙。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少2分钟。家长需要帮孩子刷牙直到他们能够完成,通常在6-8岁左右。
很多家长都疑惑,孩子多大该开始看牙医?美国儿童牙科学会建议,孩子在长出颗牙齿后6个月内,或者晚在1岁前就应该进行次牙科检查。之后每3-6个月定期检查一次。
除了定期检查,以下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:牙齿持续疼痛、牙龈红肿出血、牙齿外伤、牙齿排列异常、恒牙迟萌等。早期发现问题,治疗难度小,也好。
给孩子看牙医,好选择专门设有儿童牙科的医疗机构。这些地方的医生更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,治疗环境也更适合儿童。比如诊室布置得温馨活泼,医生会使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解释治疗过程。
在次就诊前,家长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关于看牙医的绘本或视频,消除他们的恐惧感。就诊当天,保持轻松的态度,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。
个误区是"乳牙坏了没关系"。前面已经说过,乳牙健康直接影响恒牙发育。第二个误区是"孩子太小不用刷牙"。实际上,牙齿一旦萌出就需要清洁护理。第三个误区是"含氟牙膏对小孩有害"。适当使用含氟牙膏是的,还能有效预防龋齿。
还有一个常见误区是认为"糖是导致龋齿的原因"。实际上,任何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残留在牙齿表面,都可能被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,导致龋齿。所以饭后漱口很重要。
保护孩子的牙齿,重要的还是培养良好的习惯。家长要以身作则,和孩子一起刷牙,让刷牙成为家庭。可以使用定时器或播放儿歌,让刷牙时间变得有趣。
控制零食也很重要。尽量选择健康的零食,如水果、奶酪等,避免黏性糖果和碳酸饮料。如果吃了甜食,要记得及时漱口或刷牙。
孩子的牙齿健康需要家长从小重视。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定期进行牙科检查,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治疗,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,为未来的笑容打下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