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总有人私信问我:"现在流行的微创拔牙到底靠不靠谱?会不会比传统拔牙更疼?"作为在口腔领域摸爬滚打十年的老编辑,今天就用直白的话,把微创拔牙那点事儿给您掰扯清楚。
记得小时候看牙医抡起钳子就拔的场景吗?那种"咔嗒"一声连根拔起的操作,上叫传统拔牙。而微创拔牙更像是精细的"拆弹"——先用小工具把牙齿周围的韧带轻轻松解,再用特制的微创器械一点点把牙齿"请"出来。大的区别就是:一个靠蛮力,一个靠巧劲。
去年陪表姐去拔智齿就见识过。医生拿着像笔尖细的器械,在牙周围轻轻捣鼓几分钟,整颗牙就完整取出来了。表姐自己都惊讶:"这就完事了?我连血都没见着。"
是创面小。像开红酒瓶,传统拔牙直接拔木塞,难免带出碎屑;微创就像用开瓶器螺旋钻进,完整取出软木塞。
第二是快。邻居叔上周五下午拔的牙,周日中午就啃上排骨了——当然这个别学,但确实说明愈合速度快。
第三是适用广。特别是横着长的阻生齿,或是靠近神经管的牙齿,微创操作更能避开危险区域。
后是心理负担小。没有锤子敲击的震动感,也没有器械碰撞的金属声,整个过程更接近补牙的体验。
肯定有人要问:"说破大天不还是拔牙?能不疼?"这里要说句大实话:打麻药那一下确实会疼,但好的医生推药速度慢,痛感就跟抽血差不多。麻药起效后,整个操作过程基本是麻木状态。
不过要提醒的是,术后麻药退了会有胀痛感,这个谁都避免不了。但相比传统拔牙那种"被人揍了一拳"的感觉,微创拔牙更像是"牙龈在",吃片止痛药就能压住。
如果你属于以下任意一种,真该认真考虑微创方案:牙根特别弯的、牙齿位置刁钻的、有高血压心脏病的、特别怕疼的、或者单纯就是想少受罪的。我认识的口腔科常说:"现在给年轻人拔牙,十个里有八个点名要微创。"
但也要泼盆冷水:不是所有牙都适合微创。龋坏到只剩残根的,或者松动的乳牙,传统拔牙反而更。具体选哪种,还得让医生看完牙片再定。
首先得吃饱再去。见过太多人空着肚子来,拔完牙低血糖脸色煞白的。但别吃太油,免得术后恶心。
其次把口红擦了。不是医生挑剔,是消毒时沾到口红真的很难处理。
后穿件宽松衣服。特别是领口要紧的毛衣,躺操作椅上勒脖子,俩小时下来比拔牙还难受。
棉球别咬太久。超过1小时反而容易感染,30-40分钟足够了。见过咬着棉球睡一晚的,第二天创面都发白了。
24小时内别好奇舔伤口。那个血凝块就像伤口的"创可贴",舔掉了可能得干槽症,那可比拔牙疼十倍。
吃东西要"温凉软"。餐推荐冰淇淋,既止血又能补充能量。但别学网上说的用吸管喝粥,吸吮动作可能把血凝块扯掉。
微创拔牙确实比传统方式贵些。普通正位牙大概贵200-300元,复杂阻生齿可能贵500-800元。但想想省下的时间和减少的痛苦,这个差价挺值。有个做外贸的客户说得好:"少请病假,差价就赚回来了。"
后提醒:别看说得天花乱坠,关键要看医生有没有微创拔牙资质。有些机构是把普通拔牙包装成微创来收费。正经的微创拔牙,器械都是特殊定制的,跟传统工具长得都不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