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看似小问题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作为口腔健康的"隐形"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85%,但真正重视的人却很少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。
很多人觉得牙周病就是牙龈发炎,其实它分为两个阶段:早期是牙龈炎,仅累及牙龈组织;发展到牙周炎时,会牙槽骨,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口腔细菌可能通过发炎的牙龈进入循环,增加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甚早产的风险。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这是典型的早期症状
2. 持续性口臭:刷牙后仍无法消除的异味
3. 牙龈红肿:牙龈边缘呈现暗红色,触碰有痛感
4. 牙齿变长:实际上是牙龈萎缩导致的牙根暴露
5. 牙齿松动:咬硬物时感觉牙齿有轻微晃动感
怕正确刷牙:建议使用软毛牙刷,巴氏刷牙法(45度角震颤)清洁牙龈沟,每次不少于3分钟。电动牙刷的清洁效率比普通牙刷高30%。
第二怕定期洗牙:每年1-2次洁治能清除顽固牙结石,这是家庭护理无法做到的。
第三怕及时就医:出现牙龈脓肿、牙齿移位等情况时,需要做的牙周治疗,包括龈下刮治等。
Q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吗?
A:这是误区。牙缝本就是牙结石占据的位置,清理后暴露出原有间隙,并非洗牙造成。
Q:治疗一次就能吗?
A:牙周病需要终身维护,轻度患者3-6个月复查,重度患者1-3个月就要复查。
Q:孕妇更容易得牙周病?
A:激素变化会使牙龈血管通透性增加,建议孕前做好口腔检查。
• 每天3次有效刷牙(晨起、饭后、睡前)
• 每次刷牙3个面(外侧面、内侧面、咬合面)
• 每3个月更换牙刷(刷毛变形会影响清洁)
配合使用牙线清理牙缝,饭后漱口的好习惯,能降低60%以上的患病风险。
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,牙龈更容易发炎且愈合缓慢;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3倍;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人群,刷牙出血情况可能更明显。这些群体建议每3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。
口腔是健康的门户,别让牙周病成为健康的"突破口"。如果已经出现症状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的口腔科就诊,早期的干预治疗不仅能保住牙齿,还能省下后期昂贵的修复费用。记住:对待牙周病,预防永远比治疗更划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