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糖牙疼、喝冰水酸软、照镜子发现小黑点……当牙齿出现这些问题时,很可能龋齿已经找上门了。很多人在发现蛀牙早期都会犹豫:现在不疼需要补吗?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方式,把龋齿填充这件事说清楚。
牙齿表面的黑线或小洞,就像墙面剥落的块瓷砖。刚开始可能只是影响美观,但细菌会以每天0.002毫米的速度向牙髓方向侵蚀。临床数据显示,从浅龋发展到牙髓炎平均只需要18个月,治疗费用可能从几百元增加到上千元。
现代牙科的龋齿填充早已不是"钻头+惨叫"的场景。规范的操作流程包括:麻醉(如果需要)、去除腐质、酸蚀处理、填充材料、光固化照射、咬合调整。全程通常30-50分钟,前牙区操作可能更快。现在常用的纳米树脂材料,能做到与天然牙色泽相差不超过5%。
目前主流材料有三种:玻璃(适合儿童乳牙)、复合树脂(前牙)、银汞合金(后牙咬合面适用)。价格从100-600元不等,不是越贵越好,关键要看龋洞位置。后磨牙推荐强度高的材料,门牙则要考虑美观性。
当出现以下情况时,建议尽快就诊:吃冷热食物持续酸痛超过10秒、夜间自发疼痛、牙龈起脓包。这意味着可能已经发展到牙髓炎,单纯补牙可能解决不了问题。孕妇在孕中期(4-6个月)也可以进行龋齿填充。
填充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,24小时内不用补牙侧咀嚼硬物。有些患者会出现轻微敏感,一般2-3天会自行消失。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填充体边缘是否密合,继发龋往往发生在修复体边缘。
正规机构的收费差异主要来自:材料成本(占比30%)、操作难度(后牙比前牙高20%费用)、附加服务(比如显微填充)。要警惕低于市场价的,很可能省略了必要的处理步骤。记住,一次到位的修复比反复修补更省钱。
预防永远比治疗划算。除了每天刷牙,更要学会使用牙线清洁邻面。含氟牙膏能增强牙釉质抗酸能力,但要注意用量(豌豆大小即可)。成年人每年应该做一次的牙齿清洁,去除刷不掉的菌斑。
牙齿问题没有"忍一忍就过去"的说法。早发现早处理,既能保住更多天然牙体,又能节省治疗费用。下次刷牙时多观察自己的牙齿,发现异常建议尽早预约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