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姨近总躲着老姐妹们的聚会,就因为前牙缺了一颗,笑不敢露齿,吃饭也使不上劲。像阿姨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——我国35岁以上人群缺牙率高达67%,但很多人对口腔修复仍存在"等老了再处理""种牙太遭罪"等误区。今天我们就用通俗的语言,口腔修复那些事。
邻居老张三年前掉了颗大牙没在意,现在整排牙都开始松动。这不是吓唬人,缺牙后相邻牙齿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倾斜移位,导致咬合紊乱、颞下颌关节疼痛。更糟的是,牙槽骨就像长期不用的肌肉会逐渐萎缩,等到想修复时往往需要先植骨,费时又费钱。
临床数据显示:单颗牙缺失3年内未修复,邻牙移位发生率高达82%。所以别再抱着"少颗牙无所谓"的想法了,及时修复才是明智之选。
现在主流的口腔修复方式就三种,各有适用场景:
假牙——价格亲民但体验扣
李叔装的800元假牙,吃饭时总在嘴里"跳舞"。这是传统的修复方式,适合多颗牙缺失或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。不过异物感明显,咀嚼效率只有真牙的30%,每3-5年就需要更换。
烤瓷桥——折中方案也有代价
需要磨小两侧健康邻牙做支撑,就像在河道上架桥。虽然比假牙稳固,但需要牺牲健康牙体组织。牙科医生建议:如果邻牙本身有缺损或填充物可以考虑,否则要慎重。
种植牙——接近天然牙的选择
赵女士种的牙用了12年仍稳如泰山。通过在牙槽骨植入纯钛牙根,再安装牙冠,无论是外观还是功能都接近真牙。虽然价格较高,但使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,算下来日均成本反而更低。
门诊常见患者拿着网红博主推荐的"某国进口种植体"来,其实种植体就像螺丝钉,关键要看医生技术。卫健委数据显示:种植牙10年,医生技术因素占65%,种植体本身仅占15%。
另一个常见误区是认为"即刻种植更好"。实际上约60%的患者需要先治疗牙周炎、控制血糖等基础疾病。就像盖楼要先打地基,口腔条件达标才能修复。
装完修复体不是一劳永逸,有位患者花3万做的全口修复,因为常年抽烟喝可乐,5年就报废了。正确的维护方式很简单:
• 每天用牙线清理牙缝,邻面龋是修复体失败的主因
• 每半年做次洁牙,及时处理牙结石
• 避免用牙开瓶盖、咬核桃等暴力操作
后提醒大家:口腔修复没有"贵就是好"的说法,关键要选择适合自己口腔条件和预算的方案。建议先到正规医疗机构做检查,医生会根据CT影像给出个性化方案。毕竟牙齿要用一辈子,值得认真对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