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:身边那些特别注重健康的朋友,每隔半年就会消失半天。问起来都神神秘秘地说"去约会"——后来才知道,他们是去和牙医"约会"洗牙。作为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的老编辑,今天就用唠家常的方式,和大家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护理项目。
很多人把洗牙当成让牙齿变白的美容手段,这误会可大了。洗牙的名称叫"龈上洁治",就像给牙齿做深度大扫除。那些刷牙刷不掉的牙菌斑、牙结石,会像定时炸弹一样牙龈健康。我有个做财务的朋友,每年洗牙两次雷打不动,他说这笔账算得明白:"现在花几百块洗牙,总比将来花几万块种牙划算"。
特别提醒抽烟、爱喝咖啡的朋友,你们牙齿上的色素沉积就像茶杯里的茶垢,光靠牙刷可搞不定。上周遇到个做设计的客户,每天三杯美式续命,五年没洗过牙,结果洗出来的结石把牙医都惊着了——这哪是牙齿,简直是钟乳石洞。
谣言1:洗牙会把牙缝洗大?
这真是天大的冤枉!牙缝本来就被牙结石填满了,洗掉之后当然觉得空。就像抽走堵塞下水道的头发,管道反而更通畅了。
谣言2:洗牙特别疼?
健康牙龈洗牙只有轻微酸胀感。要是疼得,反而说明牙龈已经发炎了,就像伤口上撒盐肯定会疼。现在正规机构都有舒适化洁牙,怕疼的可以选择超声波喷雾洁牙。
谣言3:洗牙损伤牙釉质?
操作下,洗牙器械只是在牙齿表面"隔空跳舞"。倒是那些号称能美白的小作坊,用酸蚀牙齿的方法才是真毁牙。
佳洗牙频率:
普通人每年1-2次,但戴牙套、有牙周病的朋友可能要3-4次。就像汽车保养,不同车况周期当然不同。
洗牙前要准备:
千万别学我同事,洗牙前啃了半斤酱牛肉。建议提前用牙线清洁,避免操作时"社死现场"。有心脏支架等特殊情况要提前告知医生。
洗牙后注意:
48小时内别喝深色饮料,这时候牙齿就像刚抛光的红木家具,容易染色。敏感的话可以用感牙膏,我亲测某品牌的小苏打款就很管用。
现在市面上主流的三种洗牙方式,就像手机套餐一样各有优势:
1. 超声波洁牙(基础款)
适合洗牙人群,对付顽固牙结石好,就像用水枪冲洗瓷砖缝。
2. 喷砂洁牙(升级款)
特别适合烟渍茶渍,原理就像用细砂纸温柔打磨,做完牙齿会有磨砂玻璃的质感。
3. 舒适洁牙(尊享款)
配合或表面麻醉,适合极度敏感人群,过程就像坐头等舱——贵有贵的道理。
虽然洗牙是常规护理,但遇到这三种情况要立即叫停:操作过程出血不止、出现剧烈疼痛、仪器有明显松动感。上周有个姑娘洗牙时觉得不对劲硬撑着,结果发现是对金属器械过敏,后来换成陶瓷头就好了。
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洗牙这事就像定期清理手机内存,看着没啥变化,但长期坚持的人都知道——十年后,你的笑容会给出答案。下次见到朋友偷偷跑去"约会",别忘了提醒他:分我张洗牙卡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