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觉得看牙贵,其实90%的口腔问题都能通过预防避免。口腔预防保健不是复杂的医学课题,而是藏在刷牙、吃饭这些日常小事里。今天就用直白的方式,说说普通人护牙的实用方法。
见过用硬毛牙刷横着使劲刷的人吗?这种“拉锯式”刷牙反而会磨损牙釉质,导致牙齿敏感。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其实很简单: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度水平颤动6-8次,再像扫把一样拂过牙面。每天早晚各刷3分钟,别忘了刷舌苔——这里藏着大量细菌。
再好的牙刷也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牙缝里的食物残渣要靠牙线。很多人抱怨“用牙线出血”,其实是因为牙龈已经有炎症。坚持使用一周,出血会明显改善。冲牙器只是辅助工具,对戴牙套的人更实用,普通人不建议跟风购买。
给孩子牙齿涂氟防龋大家都知道,其实成年人每年涂1-2次氟同样重要。特别是经常喝咖啡、喝茶的人,氟能在牙齿表面形成保护层,预防色素沉积和浅龋。现在很多口腔门诊都有几十元的涂氟套餐,比补牙便宜多了。
总有人问“洗牙会不会让牙缝变大”,其实牙缝本就是被牙结石填满的。洗牙后觉得敏感?那是因为结石清除后牙根暴露了。建议每年洗牙1-2次,抽烟人士缩短到每半年一次。记住:洗牙是治疗不是消费,通常能报销。
都知道糖会蛀牙,但隐形糖更可怕。乳酸饮料、话梅等酸性食物会软化牙釉质,干果黏在牙缝里堪比“细菌培养皿”。建议吃完立即漱口,等30分钟再刷牙——刚吃完酸性食物马上刷牙反而加剧磨损。
很多人觉得“少颗后牙无所谓”,但邻牙会逐渐倾斜,对咬牙过度伸长,导致咬合紊乱。临床数据显示,缺牙超过3年的人,修复成本平均增加40%。哪怕先做个临时义齿,也比空着强。
口腔问题像慢性病,今天偷的懒都会变成明天的治疗费。与其花大钱治牙,不如现在开始认真对待每一次刷牙。记住:再好的假牙也不如自己的真牙,预防才是性价比高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