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,咬苹果留下血印子......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告信号。很多人觉得牙龈肿痛不是大事,直到某天发现牙齿松动才后悔莫及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悄悄伤害牙齿健康的"隐形"。
牙周病的起点往往是牙龈炎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,就会引起红肿出血。这个阶段及时治疗完全可以,可惜很多人选择了忽视。
随着病情发展,炎症会向深部蔓延,形成牙周袋。这时细菌开始攻击支撑牙齿的牙槽骨,就像白蚁啃食房屋地基一样。你可能感觉不到疼痛,但牙齿的"地基"正在悄悄流失。
当骨吸收超过一半时,牙齿就会出现松动。有些人发现门牙突然变长,其实是牙龈萎缩、牙根暴露导致的。到这个阶段,治疗就变得复杂许多。
你以为牙周病只影响口腔?远不止这么简单。研究发现,牙周病菌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: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,加重糖尿病病情,孕妇还可能出现早产等情况。
临床上遇到不少患者,因为缺牙影响咀嚼导致胃肠不适,长期单侧咀嚼还引发面部不对称。更让人头疼的是,牙周病导致的骨流失是不可逆的,即使种牙也需要行骨重建。
如果你出现以下任何症状,建议尽快就诊:刷牙出血持续一周以上;牙龈红肿或有脓包;牙齿松动或移位;口腔异味难以消除;牙齿突然对冷热敏感。
特别提醒吸烟人群,尼古丁会使牙龈血管收缩,掩盖出血症状,等发现问题时往往比较了。
1. 每年少一次洗牙,就像给牙齿做"大扫除"
2. 学会使用牙线,清理牙刷够不到的牙缝
3. 选择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
4. 控制烟酒,减少对牙龈的刺激
5. 糖尿病患者更要重视口腔检查
早期治疗以龈下刮治为主,配合药物控制炎症。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牙周手术,进行组织再生治疗。记住:牙周病治疗不是一劳永逸的,需要定期复查维护。
现在很多医院都有舒适化治疗,怕疼的朋友可以选择超声洁治或激光治疗。关键是要打破"不痛不看牙"的错误观念,把牙周检查纳入年度体检计划。
见过太多30岁出头就面临掉牙尴尬的。牙周病已不是老年人的,工作压力大、作息不规律的年轻人同样高危。保护牙齿就是保护未来的生活质量,别等到美食当前却只能望而兴叹。
与其花大价钱种牙,不如现在开始认真刷牙。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,紧贴牙面不出血。不妨现在就照照镜子,你的牙龈达标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