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牙齿上出现黑线或小黑洞时,很多人反应是"要不要补牙"。龋齿填充(俗称补牙)是口腔科常见的治疗之一,但关于它的具体过程和注意事项,仍有许多人存在误解。本文将用直白的语言,告诉你关于补牙的那些事儿。
刚开始的小黑点可能只是浅龋,此时补牙只需十几分钟。但如果放任不管,细菌会持续腐蚀牙体,导致三种后果:一是冷热敏感加剧,连喝温水都疼;二是形成深龋洞,可能伤及牙神经引发剧烈疼痛;三是终需要根管治疗甚拔牙,花费翻倍。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发现的越早,治疗越简单。
目前主流补牙材料有三种:银汞合金价格低但影响美观;玻璃更适合儿童乳牙;复合树脂常用,颜色接近真牙且粘接力强。具体选择需要医生根据龋洞位置、大小以及患者咬合情况决定。前牙区建议选树脂材料,后磨牙区如果缺损较大,可能需要嵌体修复。
标准补牙流程分为五步:首先是口腔检查,用探针确定龋坏范围;接着去除腐质,这个步骤可能会有轻微酸胀感;然后消毒窝洞,防止细菌残留;随后分层填充材料,每层用光固化灯照射硬化;后调磨抛光,让补牙面与正常牙齿平滑过渡。整个过程通常30-40分钟,浅龋甚更快。
刚补完牙2小时内不要进食,24小时内避免用补牙侧咀嚼硬物。常见误区包括:认为补完就一劳永逸(其实仍有继发龋可能)、用力刷牙导致材料脱落、忽视轻微不适感(可能是咬合过高需要调整)。建议使用含氟牙膏,配合牙线清洁邻接面,每半年复查一次填充体状态。
补牙费用差异主要取决于:材料成本(树脂比银汞贵2-3倍)、龋坏程度(深龋可能需要垫底处理)、操作难度(后牙区操作空间小)。正规机构收费通常在300-800元/颗,如果报价低于200元,要警惕使用劣质材料或省略消毒步骤的风险。切记要求开具详细收费清单,避免隐形消费。
孕妇妊娠中期(4-6个月)是相对的治疗期;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稳定后再治疗;糖尿病患者要预防术后感染;正在服用抗凝药物者需提前告知医生。此外,有牙周炎的患者需要先控制炎症再补牙,否则可能影响填充体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