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过刷牙出血的经历?或者牙龈红肿、口气不清新?这些看似小问题,可能正是牙周病发出的信号。牙周病是成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,但很多人对它知之甚少,甚拖延治疗。今天我们就来牙周治疗那些事儿,帮你及时止损,守住口腔健康。
牙周病是牙龈、牙槽骨等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。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,早期不痛不痒,但牙龈会悄悄萎缩,牙槽骨逐渐被。等到牙齿松动、移位甚脱落时,治疗难度和费用都会大幅增加。数据显示,35岁以上人群中,近9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如果你发现牙龈出血、口臭持久、牙齿敏感,建议尽快检查。
牙周病的发展有四个典型阶段:牙龈炎、早期牙周炎、中期牙周炎和晚期牙周炎。每个阶段的症状不同:
- 牙龈炎:刷牙出血、牙龈红肿,此时通过洗牙和日常护理即可逆转。
- 早期牙周炎:牙龈开始萎缩,可能伴随轻微口臭。
- 中晚期:牙齿松动、咀嚼无力,甚出现牙缝变大、牙齿移位。
医生会通过探诊深度检查、牙片等评估病情,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1. 基础治疗:洗牙(龈上洁治)+ 龈下刮治,清除牙结石和菌斑。这是关键的一步,约70%的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。
2. 药物治疗:局部使用抗菌凝胶或含漱液,辅助。
3. 手术治疗:针对中重度患者,可能需翻瓣术、引导骨再生术等。
治疗周期通常需要3-6个月,定期复查才能巩固。
牙周治疗不是一劳永逸,日常维护决定长期:
- 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缝刷,巴氏刷牙法每天2次
- 半年洗牙1次,重度患者每3个月复查
- 戒烟!吸烟者牙周炎风险高3-6倍
- 控制血糖,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病
- 缺牙及时修复,避免邻牙倾斜加重负担
Q:洗牙会使牙缝变大吗?
A: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大,其实是清除了原先填满牙缝的牙结石。放任不管才会导致牙龈继续萎缩。
Q:治疗过程痛苦吗?
A:现在普遍采用超声波配合局部麻醉,基本。敏感人群可选择舒适化治疗。
Q:能吗?
A:早中期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,但已的牙槽骨难以完全,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关重要。
牙齿是消耗品,一旦失去很难还原。相比种植牙或镶牙的高昂费用,牙周治疗性价比更高。建议每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记住: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、紧贴牙齿、刷牙不出血。如果有异常,赶紧约个牙周检查吧!
(本文诊疗建议参考《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组诊疗指南》,具体方案请以临床医生诊断为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