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牙疼,很多人反应是“忍一忍就过去了”。但如果你曾经历过半夜被牙痛惊醒、冷热食物不敢碰的折磨,就会明白牙体牙髓病的。作为口腔健康的“隐形”,这类问题一旦忽视,可能引发更的后果。今天,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如何科学应对牙体牙髓病。
简单来说,牙体指牙齿硬组织(如牙釉质、牙本质),牙髓则是牙齿内部的“神经血管房”。当蛀牙、裂纹或外伤牙体,细菌侵入牙髓,就会引发炎症——这就是牙体牙髓病。常见的症状包括:
1. 对冷热刺激敏感,疼痛持续数秒甚更久;
2. 自发疼痛,尤其晚上平躺时加剧;
3. 咬合时明显不适,时牙龈肿胀。
很多人以为“牙疼不是病”,结果小问题拖成大麻烦。未经治疗的牙髓炎可能发展为根尖周炎,导致牙槽骨;更时,细菌甚可能通过引发全身感染。临床上见过不少患者,因拖延治疗终不得不拔牙,后续种牙或修复的费用反而更高。
针对不同阶段,牙体牙髓病的治疗方式也不同:
早期龋齿: 如果仅伤及牙釉质,通过树脂填充即可解决问题,过程且一次完成。
牙髓炎阶段: 此时需要根管治疗(俗称“抽神经”)。现代牙科技术下,治疗过程基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,配合显微镜等设备,可达90%以上。
感染: 若牙齿已无法保留,拔牙后需及时考虑种植或修复,避免邻牙移位影响咬合。
1. “杀神经后牙齿会变脆”:
实际上,牙齿强度主要依靠外层硬组织。根管治疗后建议做牙冠保护,并非因为“变脆”,而是防止已有缺损的牙齿劈裂。
2. “治疗必须多次跑医院”:
现在许多简单病例可实现一次就诊完成。复杂情况一般2-3次即可,并非传言中的“七八次”。
刷牙方法比工具更重要: 巴氏刷牙法(牙刷斜45度清洁牙龈沟)比电动牙刷的噱头更实用,每天少早晚各一次。
别忽视牙线: 牙刷只能清洁60%牙面,牙缝残留必须靠牙线。建议每晚使用一次。
定期检查: 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通过X光片能发现肉眼看不见的邻面龋。
1. 拍片别省:根管治疗前必须拍X光片,医生才能看清根管走向,避免遗漏感染;
2. 疼痛管理:治疗后轻微胀痛属正常,若持续3天以上需复查;
3. 价格差异:根据牙齿位置和难度,费用确实不同。前牙根管通常比后牙简单,但具体需医生评估。
后提醒:牙齿问题没有“偏方”可言。网传的嚼花椒、含白酒等方法可能暂时麻痹神经,但会加速感染扩散。科学治疗才是真正省时省钱的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