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医生建议做根管治疗时,许多人反应是:“要把牙神经抽掉?那得多疼啊!”其实这个让患者闻之色变的治疗,早已不是想象中那样可怕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被称为“牙齿后救命稻草”的根管治疗,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当你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,牙医可能会建议做根管治疗:咬东西时某个牙齿特别敏感;冷热刺激引起持续疼痛;夜间出现自发性牙痛;牙龈上鼓起小脓包。这些症状往往说明牙髓(俗称牙神经)已经发生不可逆的炎症或坏死,此时单纯补牙解决不了问题。
现代根管治疗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,打麻药时的刺痛感比打疫苗还要轻微。治疗时患者是完全清醒的,但不会感到疼痛。医生会先用专用器械清理感染的牙髓组织,然后用细如发丝的器械疏通根管,后用生物相容性材料严密充填。整个过程就像给牙齿做“内部大扫除”,大约需要1-3次就诊。
误区一:“抽神经会很疼”。实际治疗中使用的麻醉技术,能让患者在状态下完成整个过程。 误区二:“治疗后会一直疼”。术后可能有轻微不适,但剧烈疼痛往往提示需要复查。 误区三:“不做治疗牙就不疼”。放任感染的牙髓不管,可能导致更的颌骨感染。
完成根管治疗的牙齿,建议尽快做牙冠保护。护理得当的情况下,这类牙齿可以使用多年甚终身。临床数据显示,高达85%-97%。关键在于:选择正规医疗机构;治疗后避免用该牙咬硬物;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。
根管治疗价格差异主要取决于:牙齿位置(前牙、前磨牙、磨牙的难度递增);根管数量;是否使用显微镜辅助治疗;后续修复方式等。建议治疗前与医生充分沟通方案,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也存在合理差异。
孕妇在进行治疗前需告知医生妊娠情况;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基础疾病;有心脏瓣膜问题的患者可能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。此外,治疗期间如果出现明显肿痛、药物过敏等情况,应及时复诊。
预防永远胜于治疗:每年少一次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龋齿;使用含氟牙膏;学会正确的巴氏刷牙法;牙线清洁牙缝;减少碳酸饮料摄入。记住,牙齿不会自我修复,早期干预既能节省费用,又能减轻痛苦。
当牙齿出现问题,及时就诊才是明智之选。现代牙科技术已经能让根管治疗成为舒适度很高的常规操作,拖延治疗反而可能让小问题发展成大麻烦。保持理性认知,配合医生的建议,才能守护好我们的天然牙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