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出血、牙龈偶尔肿痛……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,可能是牙周病给你的警告。作为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,牙周病在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90%,但真正重视的人却少之又少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说这个沉默的"口腔"。
简单来说,牙周病就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染。就像房子地基被白蚁啃噬,初期不痛不痒,等发现时可能已经摇摇欲坠。细菌形成的牙菌斑是罪魁祸首,它们会慢慢侵蚀牙龈、牙槽骨,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。
很多人误以为这只是"上火",随便吃点儿药应付。实际上,牙周炎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都有明确关联,卫生组织早已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慢性病之一。
• 刷牙时牙刷带血丝,或咬苹果留下血印 • 牙龈颜色变深红,摸起来像泡发的海绵 • 口腔长期有异味,漱口水也盖不住 • 牙齿看起来"变长",其实是牙龈在退缩 • 吃东西使不上劲,像嚼棉花
特别要提醒的是,吸烟人群的症状往往更隐蔽。尼古丁会让牙龈血管收缩,掩盖出血症状,等发现时病情通常已到中晚期。
误区1:用止血牙膏就行 市面上不少牙膏确实能暂时缓解出血,但这就像给漏水的水管缠胶带,根本问题还在恶化。牙结石必须通过洁治才能清除。
误区2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 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大,其实是清除了本就该去掉的牙结石。就像搬家后清走废旧纸箱,房间反而更敞亮。
误区3:等疼了再治也不迟 牙周炎危险之处就在于前期几乎没有疼痛感。等到牙齿松动时,往往已经失去佳治疗时机。
1. 改良巴氏刷牙法: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震颤清洁,每天少2次,每次3分钟。 2. 牙线非选修课:牙刷只能清洁60%牙面,牙缝必须靠牙线或间隙刷。 3. 定期洗牙:建议每年1-2次洁治,吸烟者需增加频次。 4. 警惕隐形:糖尿病患者、孕妇、正畸人群要格外注意口腔监控。
早期龈炎通过洗牙就能逆转;中期需龈下刮治;晚期可能要做翻瓣手术。现在的激光治疗、显微治疗创伤更小,更快。记住:越早干预,花钱越少越好。
后提醒大家,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镜子。下次刷牙出血时,别再简单归咎于"牙刷太硬",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做个详细检查,可能就避免了日后数万元的种植牙费用。保护好天然牙,才是聪明的健康投资。
(注:本文所述治疗方法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,个体情况请口腔科医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