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闺蜜小美总抱怨拍照不敢笑,问了才知道是因为牙齿"地包天"。其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扰——下排牙齿比上排突出,像个小簸箕兜住上牙。医学上这叫"前牙反颌",但老百姓更习惯叫它"地包天"。
小时候总被奶奶说"别托着下巴",原来真有道理。长期托腮可能改变颌骨发育,我家表弟就是上学时老撑着下巴看书,现在20岁就有点轻微地包天。除了不良习惯,遗传因素占很重,如果父母有一方是地包天,孩子出现的概率会提高3倍。还有些特殊情况,比如哺乳期姿势不当、鼻炎导致口呼吸,都可能在发育期埋下隐患。
邻居阿姨总说"地包天有福气",其实这是个误区。长期反颌会导致咀嚼效率下降30%,很多患者反映吃稍硬的食物就费劲。更麻烦的是关节负担加重,我接诊过一位40岁的患者,因为长期未矫正,已经出现颞下颌关节弹响疼痛。容易被忽视的是面容改变,下巴前突会显得人严肃老气,很多年轻患者都是因为影响才下定决心矫正。
上周有个16岁患者让我特别惋惜,如果早两年来矫正根本不用手术。4-5岁乳牙期是个干预窗口,这时候戴矫治器好。第二个关键点是8-10岁换牙期,利用生长高峰引导颌骨发育。成年人也别灰心,现在隐形矫正技术很成熟,我去年接诊的摄影师小林,32岁做隐形矫正,一年半就达到理想,不过确实比青少年要多花些时间。
近陪朋友去,发现矫正技术更新真快。传统金属托槽虽然看起来明显,但性价比高,适合学生群体。陶瓷托槽透明度高,很多职场人士选择。要说隐蔽性,隐形牙套是,就是需要高度自律。对于的骨性地包天,可能配合正颌手术。去年有个是做隐形矫正联合微创手术,特别快。具体选哪种,还是要医生评估后量体裁衣。
记得有个大学生戴着牙套啃鸭脖,结果托槽崩了又回来重粘。无论哪种矫正方式,都要避免啃硬物。另外特别提醒:隐形牙套佩戴时间每天不能少于22小时,我有个患者偷懒只戴18小时,结果治疗延长了半年。保持口腔清洁也很关键,电动牙刷、冲牙器这些投资很必要。容易被忽视的是按时复诊,上周就遇到个患者半年没来复查,导致矫正大扣。
去年复诊的老患者张姐让我既欣慰又头疼,欣慰的是矫正保持得好,头疼的是她以为保持器戴两年就够了。其实牙齿有记忆性,建议是年全天佩戴,之后少夜间佩戴3-5年。我自己的表妹10年前做的矫正,到现在每周还会戴2次保持器。千万别学有些患者觉得拆了牙套就万事大吉,复发中夸张的半年就反弹了。
近在知乎看到很多提问:"25岁矫正还来得及吗?"完全没问题,我接触过大的患者58岁。"矫正会不会很痛?"初期确实有3-5天适应期,但在可承受范围。"价格是不是很贵?"从1万多的金属托槽到5、6万的隐形矫正,现在很多机构都支持付款。关键的是找正规医疗机构,上次就有患者图便宜去工作室,结果出了问题特别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