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和朋友聊起洗牙,总能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:一种是"洗完牙缝变大,牙齿酸软",另一种是"每年洗一次,牙结石全没了"。到底谁说的对?作为一名在口腔护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,今天就用直白的大实话,给大家揭开洗牙的真面目。
很多人把洗牙当成牙齿美白的手段,这其实是个天大的误会。的超声波洗牙主要是清除牙结石和菌斑,就好比给牙齿做"大扫除"。那些黏在牙缝、牙龈边缘的黄色硬块,靠刷牙是刷不掉的,必须靠设备。我见过太多人等到牙龈出血、口臭才来洗牙,这时候往往已经患上轻度牙周炎了。
有位40多岁的患者让我印象深刻,他说自己每天刷牙三次,但近牙齿老出血。检查发现他的牙龈下堆积了大量结石,洗完牙当场就给我看:"原来我牙缝里藏了这么多脏东西!"所以别等牙齿才行动,建议每6-12个月洗一次。
谣言一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? 是牙结石长期占据着牙龈位置,清除后原本被撑大的缝隙露出来了。这不是洗牙的错,恰恰说明早就该洗了。
谣言二:洗牙特别疼? 健康的牙龈洗牙时只有轻微酸胀感。如果疼得,反而证明牙龈炎症,这种情况更需要定期护理。
谣言三:洗牙伤牙釉质? 正规机构的超声波洁牙头工作频率经过严格测试,只会震碎结石,对牙釉质的伤害可以忽略不计。
谣言四:天天刷牙就不用洗牙? 再好的牙刷也清洁不到牙龈线下3mm的区域,这些死角正是牙结石的"大本营"。
谣言五:洗牙能美白牙齿? 洗掉烟渍茶渍后牙齿会亮一些,但想真正美白还得靠美白项目,这点要分清。
现在市面上洗牙价格从几十到上千不等,差别主要在三个方面:
首先是设备,老旧的超声波洁牙机震动频率不稳定,新型设备配有压力感应装置,遇到敏感区域会自动调节。
其次是流程,正规机构一定会做口腔检查、牙龈探诊,洗牙后还会抛光。有些地方省去抛光步骤,牙齿表面留有细微划痕,反而更容易沉积色素。
重要的是医生的操作,有经验的医生会根据结石位置调整角度,遇到敏感牙齿会分段处理。上周有位小姑娘在别处洗完满嘴是血,来我们这复查发现是操作力度过猛导致的牙龈撕裂。
健康的牙齿洗完后会有种"如释重负"的清爽感,用舌头舔牙面能感觉到的光滑。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注意:
1. 持续48小时以上的酸软敏感,可能是牙齿存在隐裂或牙龈萎缩
2. 牙龈出血超过,说明炎症较重需要配合药物治疗
3. 发现明显漏掉的牙结石,要医生补洗
建议洗牙后24小时内避免冷热刺激,使用感牙膏刷牙时力度要轻。很多人不知道,刚洗完牙的那周其实是佳的美白时机,因为此时牙面洁净度高,美白剂更容易渗透。
虽然洗牙是基础护理,但以下人群要特别谨慎:
- 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(超声波可能干扰设备)
- 凝血功能障碍者
- 口腔急性炎症期
- 怀孕前三个月孕妇
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洗牙就像汽车保养,不能等爆胎才想起换轮胎。那些说"我三十年没洗牙也好好的"的人,不妨去看看牙科X光片下的牙槽骨状况。牙齿是品,坏了不能换原装,从今天开始重视还来得及。